检测项目:危险废弃物检测、二噁英检测、PM2.5滤膜检测、固体废弃物检测、污泥泥质检测、粉尘爆炸测试、功能水检测、 土壤(成分、养分、肥力)分析、土壤理化指标检测、有机物及其他分析、肥料检测、金元素检测、放射性检测、微生物检测、农药残留检测、元素检测
白云区共工业用土成分化验检测报告:
土壤微生物性质的变化有了较多研究[5-8],并认识到良好的有机无机配合施肥下土壤微生物区系结构改善、多样性提高,土壤微生物功能活性得到促进[2,9],但长期不同施肥处理下这种微生物活性和功能的变化是否影响土壤的有机污染物降解能力,这种影响是否依存于其有机质含量的变化?这是发展环境友好的固碳减排技术、促进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科学问题z89g88l5ysqw。
本文在过去对太湖地区某水稻土不同施肥长期定位试验田对土壤养分和土壤生产力、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土壤生物多样性的研究[2,3,9-20]基础上,采集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表土样品,进行原土多环芳烃本底残留量测定和室内培养下外加多环芳烃的降解残留测定,分析长期不同施肥对水稻土土壤有机污染物降解能力的影响及其与有机质含量和微生物活性变化的关系,为探索促进生产力和环境友好的固碳减排施肥管理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我国是水稻种植大国,种植面积占全球的22%,居世界首位。早期的研究认为水稻生长期只有少量的N2O 排放,但近十多年来的大量研究发现,在排水期间和旱作季节稻田也能排放较高的N2O[3-6]。我国稻田主要实行单季水稻-小麦,双季水稻-油菜,双季水稻-休闲3 种种植制度。其中,水稻-冬小麦水旱轮作体系占86%,稻田排放N2O 占农业土壤排放N2O 的22%[3-4]。水旱轮作系统内作物和土壤季节间的干湿交替变化,引起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征在不同作物季节间的交替变化。该系统在物质循环及能量流动、转换方面都明显区别于双季稻生态系统。该系统生长季内N2O 排放是单季稻-冬季淹水处理的2.79倍[5]。肥料类型、施用方式和水分管理等是影响稻田N2O 排放的主要因素,其中,增加土壤N 素对N2O 排放增加的影响显著[7]。有机肥的施用对稻田N2O 排
土壤污染不仅导致土壤质量和生产力的降低,还直接危及到生态安全、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1]。治理和修复重金属污染的农田土壤是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体系的首要环节。治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客土法、淋洗法、电化学法、固化法等物理化学方法不仅成本高、操作繁琐,目前难以用于大规模污染农田土壤的改良,而且常常破坏土层结构,降低生物活性,使土壤肥力退化[2-3]。通过超积累植物提取修复重金属污染
土壤是一种有前景的修复技术,但目前也受到修复植物资源、生物量、气候和栽培技术等限制[3-5],大面积在农田土壤上应用还存在困难。因此,探索新的可行的调控途径降低农田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和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仍然是治理和修复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的关键所在。
jsgfjc8788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