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项目:施肥配方分析还原、微生物分析、未知物鉴定;生活用水、工业污水、井水、矿泉水、纯净水、功能水、农业灌溉水;土壤中重金元素检测、氡元素检测、放射性检测、危险废弃物、PM2.5滤膜、固体废弃物、污泥泥质、 土壤(成分、养分、肥力)分析、土壤理化指标、有机物及其他分析、农药残留等检测服务
茂名市种植土壤金属含量元素恩熙检测机构:
农田伴生植物和农作物间作套种复合系统往往由多种植物相互作用构成复合根际微环境,从而极可能对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有不同于单一植物根际的特性,这为利用植物多样性复合根际修复提供了高效率、低成本的可能途径。我国研究人员率先验证了不同生态习性的植物间种能实现复合根际强化修复的可能[13-15],这也为污染耕地实施“边监测、边生产、边修复”的综合防治措施提供了科学参考[16]。我们实验研究表明,不同生态特性的植物间作比单一植物修复PCB 效果更好,其中南瓜-黑麦草间作尤佳,去除率比单作平均高9.9%[17]。但是对间作条件下植物根际微生物、土壤酶和根系分泌物与有机污染物(尤其是PCBs)修复过程的关系如何仍有待研究。本文将在前文报道基础上,从南瓜、大豆、黑麦草3 种植物两两组合在PCBs 污染土壤中交互作用下,复合根际土壤的微生物数量、酶活性的变化特点以及根系分泌物的作用进行研究,探讨植物间作提高根系修复PCB 的机理,为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采用含有4 种菌的菌剂与多种有机肥联合修复石油污染土壤,通过盆栽实验对不同浓度菌剂处理土壤中的石油烃降解率、16 种多环芳烃(PAHs)浓度、脱氢酶活性、pH、阳离子交换量和微生物多样性等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腐植酸、诺沃肥和生物有机钙等有机肥和菌剂(4%处理)的加入使土壤盐碱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土壤pH 稳定于6.9,阳离子交换量为201.94 cmol?kg-1;对比4 个不同浓度菌剂处理的效果,4%菌剂处理与有机肥联合作用修复效果显著,石油烃降解率可达到73%,大部分所测PAHs浓度显著降低,其中萘、蒽、苯并(a)芘和苯并(g,h,i)芘降解率分别达到了65.5%、57.7%、74.7%和55.5%,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加,多样性更为丰富。z89g88l5ysqw
石油在开采、加工、运输过程中会有数量不等的石油和固体废弃物排放到周围土壤中,使土壤生态系统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1-2],这已经成为当今重大的环境问题之一。生物修复因其成本低、无二次污染、处理效果好等特点已成为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关键技术,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3-4]。影响微生物对石油组分降解效率的主要因素有石油组分的低水溶性、成分的复杂性以及环境中营养元素的限制[5]等。为了增加石油组分的水溶性,许多人研究了生物表面活性剂的作用[6-7],这些生物表面活性剂能促进烃类在水相中的乳化、分散以及增大微生物与烃类的接触面积,从而促进微生物对石油烃的降解。污染土壤的石油组分复杂,大致分为烷烃(占65%~70%)、芳香烃(占10%~15%)和树脂与沥青质(占8%~10%)三大类。各组分的生物可降解程度不同,降解过程复杂,其中芳香烃类难被降解。单一的细菌或真菌因产生酶的种类比较少且浓度较低,所以一般只能降解少数特定烃类或只降解到某一阶段,复杂烃类的彻底降解往往需要多种微生物协同、联合作用[8]。另外,碳氮磷等主要营养元素的缺乏也会限制微生物的生长,降低修复的
jsgfjc8788195